在线投稿:lgxtxz@163.com | 新闻热线:0915-2529090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首页 > 理论教育 > 正文
对岚皋县创新生态补偿脱贫助农增收的调查
时间:2017-05-23  来源:原创  作者:苏世广 

对岚皋县创新生态补偿脱贫助农增收的调查

中共岚皋县委农工部副部长 苏世广

岚皋县以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实现了县域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补偿助农增收脱贫“双赢”,被安康市林业局确定为“岚皋模式”,向全市推广学习。

一、整合补偿资金,扶贫扩面做“加法”。岚皋县林地面积达到265.53万亩,森林覆盖率78.6%。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着力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工程,创新工作方式,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规模,让更多贫困户共享生态红利。在完成好省市下达的1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指标、160万元国家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基础上,又从天保工程地方公益林管护费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公共管护费中安排140万元,共计300万元资金,按照人均年管护费5000元的标准,选聘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600人,超出省市计划任务440人,这些贫困人口通过森林资源管护实现增收300万元。同时,对生态护林员实行动态管理,选聘为生态护林员的贫困人口如果有其他稳定收入,能够实现脱贫增收的,采用退出增补机制,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受益。

二、提高管理水平,科技增效做“乘法”。全县天然林资源保护量大面广,原有管护手段落后,信息上传下达不及时,护林员工作任务重,区域内农户林地安全无保障。为此,岚皋县运用科技创新开展天保工程管护,建立天保工程管理网络平台(即天保工程APP管理云平台),将互联网思维与天保工程管理有效结合,充分融入GIS技术、手机GPS定位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现代技术,通过电脑PC端、移动互联网端和手机微信端直接进入系统平台,实现护林人员能够及时上传巡查日志和现场巡护照片,管理部门能及时准确掌控全县各林区的动态维护和管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预防、林地管理等基本情况,使天保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变得更积极、更便捷、更高效。通过该平台,后期可面向林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预防、古树名木、林地征占用等管理业务的拓展应用,有针对性的提供聚合、重构、定制化开发,全方位服务于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天保工程管理网络平台运行以来,管护工作达到了及时高效、事半功倍效果,区域内农户林地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发展的林下经济成为脱贫增收的“聚宝盆”。岚皋县天保工程APP管理云平台在全省尚属首例,将为全市乃至全省天保工程网络信息化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三、优化便民服务,降低支出做“减法”。从群众办理最常用的审批事项入手,不断建立健全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优化便民服务,将林木采伐许可证办理工作委托下放至各镇,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林木采伐许可证网上审核审批工作。同时严把审核关、流程关和用人关,明确了办理材料、申报条件、办结时限等内容。在林木采伐许可证办理权限下放以前,偏远地区的农民到县上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每户每年需要花费最低约100元的路费及生活费,全县每年约3万户农民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仅此一项,每年可直接为群众节省费用约300万元。

四、创新森林抚育,林下经济做“靠山”。岚皋县将森林抚育与产业园区建设、林下经济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森林抚育经营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这一举措不仅达到抚育森林,提高林分质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林下经济迅猛发展,增加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全县形成了以林下魔芋为主,以发展林药、林蜂、林菌、林菜、林禽(畜)等多品类林下产业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实现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收入快速增长,被列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2016年,岚皋县完成林下种植面积14.82万亩,催生了一批以园区、专业合作社、林场主、产业大户为主的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贫困群众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自主发展等多种渠道提高家庭收入。共有22家企业、28家园区、256家合作社、128家农林场与4300户贫困户签订了定单销售、劳务用工、资产收益、入股分红、土地林地流转等协议;累计流转贫困户土地0.8万亩、林地1.2万亩,支付租金620万元;聘用贫困户劳力6000余人,支付劳务工资6000余万元。全年生态补偿、林下经济带动农户人均增收4100元,0.83万贫困人口依靠生态经济实现脱贫。

编辑: